当前位置: 首页>国际新闻

“从海洋到餐盘”全程跟踪鱼品以阻止非法渔获物进入全球供应链

日期:2017-04-18      作者:粮代处       来源:
  

  由粮农组织主导推动的一项国际商定标准的制定工作现已向前迈出重要的一步,该标准可对制定旨在防止非法渔获物进入超市和消费者餐盘的渔获登记制度提供指导。

  关于渔获登记制度(CDS)自愿准则的一套草案,在4月4-5日的技术磋商会上获得一致通过,结束了五年的谈判工作。该准则将提交粮农组织大会(2017年7月3日至8日,罗马)供所有粮农组织成员审议并通过。

  一旦获得大会通过,该准则将作为国际认可的"黄金标准",供政府和企业参考,以建立可从捕捞点到整个供应链 ,即从"海洋到餐盘"追踪鱼品的制度,防止非法捕获鱼品进入市场。

  全球鱼品捕捞量每年大约9100-9300万吨,海产品是世界贸易最广泛的食品类商品之一,2016年出口值为1420亿美元。此外,据估计,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IUU)捕鱼每年从海洋中掠夺高达2600万吨鱼,损害了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了可持续管理渔业的努力。

  渔获登记制度向减少非法捕捞鱼品贸易提供了一种方式。其基本概念是:鱼品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为合法捕获,符合最佳规范;此后,在国内或国际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印制好的证书文件将一直伴随鱼品。只有具备有效文件的鱼品,可以出口或买卖到有渔获登记制度要求的市场。

  这样的制度并不多见,重点对象是因过度开发而引起特别关注的高价值物种,如南极水域的智利鲈鱼,或大西洋金枪鱼和蓝鳍金枪鱼。但是,随着海产品贸易达到历史新高,消费者需求继续上升,渔获登记制度日益被视为可以更广泛应用的工具。事实上,欧盟自2010年以来一直采用渔获登记制度,涵盖从海外进口到该地区的所有鱼品;而在2016年,美国宣布了自己的计划,即海产品进口监控计划。

  国际认可至关重要。广泛采用渔获登记制度面临的一个挑战涉及确保纸质证书从一个国家的渔港安全到达另一个国家的检查站的组织管理。新的准则建议采用纸质文件以外的手段,以便将鱼品运输的信息最好记录在数字系统中,供在价值链的任何环节参考,从而减少行政负担,并减少欺诈机会。

  为了良好运作,渔获登记制度需要简单易懂,适应不同的渔业环境,因此供应链中的各方将会发现它们既有用又"便于使用",这是新准则提出的要求。

  “只有通过强有力的国际协调,渔获登记制度才能取得成功。”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政策及资源司副司长兼粮农组织鱼品贸易分委会秘书奥登?莱姆(Audun Lem)解释说,“虽然准则是自愿性的,但是导致新准则形成的谈判过程意味着准则得到政府的高度认可,而在粮农组织大会上的通过则将明确体现出遵守准则的承诺。因此,国家、区域或国际层面未来制定的新渔获登记制度将是协调一致的,减少广泛采用的障碍。”

  此外,由于准则要求各国遵守现行的国际法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各项协定,因此依靠这些准则制定渔获登记制度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贸易纠纷。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