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21日,国际渔业可持续性研讨会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罗马总部召开,全球渔业管理者、渔业专家、渔业生产者等近800位代表参会。
大会就全球捕捞渔业可持续性成就和挑战、可持续性现状、生物多样性保护、渔民生计、渔业经济、面对气候变化的渔业管理、渔业信息系统和新技术和21世纪渔业政策机遇等八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大会指出:
自1960年以来,全球人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动物蛋白的消费增长率为2.5%,鱼类的消费增长率为3%。
2017年,渔业提供了1.73亿吨渔产品,其中1.53亿用于人类直接消费,比1950年增长了7倍。
渔产品是交易量最高的食物类商品之一,超过了所有陆生动物的食品贸易总和。2017年,渔产品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1560亿美元。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中国家每年的鱼品净贸易收益从接近于零增加到了逾400亿美元。
在粮食短缺的国家,鱼品特别重要。在排名前30的鱼品消费大国中,有17个是低收入缺粮国,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约有95%以渔业为生的人口居住在非洲和亚洲。其中大多数人为小规模经营者,他们从事着一项极其艰难和危险的职业,勉强谋生。2019年,商业捕鱼被评为全球致死率排名第二的职业。
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至近100亿,土地将不能养活所有人,人类还需要水产食品。但是,在开展水产食品生产时,不能损害海洋和河流的健康,同时还要改善依赖渔业为生的人口的社会条件,渔民通常是社会上最贫困的人口。
发达区域的渔业日益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种群得到恢复,渔业部门工作条件得到改善,但发展中区域的渔业状况却没有这么快得到改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扭转这一趋势。
大会还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自动识别系统(AIS)监测的渔业捕捞活动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