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国际粮农热点

西湖龙井-绿茶皇后巡幸下山

——国际茶日系列之三

日期:2020-05-08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国际
  

 

  惊蛰过后,西湖边老树抽出新枝、桃花拂柳争相开放,人们就开始盼望西湖龙井飘香的日子了。 

  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于世,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其鲜明的特色、天赋的生长环境、优异的品种资源、精绝的炒制技艺、蕴含着的审美艺术和精神哲理,共同成就了西湖龙井的盛名。 

   

 

 

  

  西湖龙井茶区东濒西湖,南临钱塘江,受“一湖一江”水气调节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多雾。茶山犹如绿茶皇后的宫殿,翠竹婆娑,溪涧常流,春花秋桂,常年莹绿,十分有利于茶叶中芳香物质、氨基酸等有效成分的合成和积累。西湖龙井赖以生长的土壤多为沙质土壤,排水、透气性好,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小气候条件造就了西湖龙井茶特异的品质。 

   

 

  刚下山的龙井鲜叶清香,幽而不俗;炒制时,伴着茶叶在锅中的哔啵作响,随着热气上扬的炒茶香沁人肺腑。 

  西湖龙井的全手工炒制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初制工艺为鲜叶摊放、青锅、回潮、青叶分筛与簸片末、煇锅等十道工序。 

  西湖龙井适制品种:群体种、龙井43、中茶108 

  西湖龙井炒制十大手法:抓、抖、搭、抹、捺、推、磨、甩、压、扣。 

   

 

  在热水激发下,茶叶似在杯中复活,裹着氤氲茶气升腾而上的茶香隽永馥郁。 

  用玻璃杯冲泡,茶叶23克,水温约80℃。先加水少许,待茶叶浸润,吸收水分再次冲入热水,最吸引人的是茶叶上下浮动的优美姿态及黄绿明亮的茶汤颜色。用此种方法品味龙井茶时,第一杯不能将茶汤喝尽,留下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再冲水为第二杯,以便均衡两次冲泡时茶汤的口感。 

  也可冲泡后将茶汤倒出(茶、水分离),以便于控制茶汤浓度。  

  

   掌故  

 

  明代许次纾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这是对品饮龙井茶的感受最真切动人的描写。 

  唐代,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记载,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 

  北宋时,龙井茶区已经很有名了,出产的香林茶、白云茶和宝云茶被列为贡品。苏东坡考证龙井茶的历史后认为,南朝诗人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把从天台山带来的茶籽种在灵隐寺、下天竺、香林洞一带。这样算来,西湖地区种茶已经1500多年了。龙井茶的品质在元代得到进一步提升,明代时,龙井茶位列名茶,声名远播。 

  到了清代,龙井茶在名茶中位列前茅。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体看茶情、品茶赋诗,还封胡公庙前的十八颗茶树为“御茶”。自此,到龙井问茶者络绎不绝。  

  民国时期,龙井茶华丽绽放,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最著名的产地: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处。 

相关附件: